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业界 > 马云: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

马云: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

发布时间:2014-10-22 09:57:41 | 来源:未知
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创下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交易。本书聚焦当下风口浪尖上的马云和阿里巴巴文化。在更内部的场合、更复杂的境遇,更关键的时刻,马云和他的员工在想什么?他们的商业灵感来自哪里?他们的团队训练有什么法则? 看到别人 没有看到的机会 我

  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创下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交易。本书聚焦当下风口浪尖上的马云和阿里巴巴文化。在更内部的场合、更复杂的境遇,更关键的时刻,马云和他的员工在想什么?他们的商业灵感来自哪里?他们的团队训练有什么法则?

  看到别人

  没有看到的机会

  我再讲一下互联网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因为今天我们都有录像,所以今天所讲的东西,我们五年十年以后可以对对看,有没有道理。我不是算命大师,我们只对未来畅想,最佳的把握未来的方式是真正认同,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假如1999年我们不判断中国一定会加入WTO,加入到WTO之后中国的生活一定会好,那么今天也就不存在这些优秀的铁军;假如说我们不判断中国内需市场必须起来,我们就不会做中文站点;假如不判断中国将由电子商务消费驱动市场,我们就不会推出淘宝;假如不判断中国支付体系不一定是政府垄断,我们就不会推出支付宝。我们都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才有今天的阿里巴巴,我们必须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危险,也必须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判断。

  那互联网的格局会怎么样呢?我想告诉大家,从明年开始,基于广告为主的企业将会出现问题。天天喊经济有问题,而我没问题,这样的企业会出现危机。要么你在骗大众,要么你在骗自己。

  经济是一个循环体系,这次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将导致五年以后的经济形态发生剧烈的变化,我刚才讲的外贸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发生变化。假如你的模式单一,假如你在这个时候不进行转型,假如企业做广告的格局发生变化你不调整的话,你必死无疑。我认为靠做广告为主的内贸和外贸公司,将会出现大的问题,你们会看到,有些企业去年过得很红火,前年过得也很红火,是因为有一个很好的模式,不做东西也能好过,但是经济不好,企业缩减的第一笔钱就是广告费。我想提醒大家,纯以广告为基础的,不能带来真正销售的,这些东西将会出现问题。

  为什么他们的

  存活率比大家高

  我真心认为这对我们是好事,标志着互联网进入到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好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想创新,没有人愿意采用真正能够改革自己未来的东西。前两天我在日本讲,这次金融风暴将使人类进入新的商业文明。这次金融风暴也标志着人类将真正革新工业企业,所有的企业将真正进入到信息化领导的时代。

  我们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在企业开始恢复生产的过程中帮他们更加信息化、更好地管理、更准确地把握市场以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假如说有一个诺亚方舟能够帮助企业度过寒冬、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话,这个诺亚方舟就是电子商务。

  所有人都讲中小企业死得很快,最近中小企业越来越艰难,但是你们去看一下,可以统计一下,会发现使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使用阿里巴巴诚信通、中国供应商的企业,其死亡率远远低于没有采用信息技术的企业。

  为什么?我并不认为阿里巴巴起到了多大作用,而是这些企业本身在寻求创新,那求新的方法,是它们想活下来的精神,起到了作用。在大难、地震发生的时候,谁能帮你?谁都不能帮你。只有你告诉你自己说我想活,你才可能活下来。因为想活着,所以我们才能诞生“猪坚强”。

  想告诉大家的是,今天使用阿里巴巴,使用电子商务的所有企业,为什么他们的存活率比大家高?这源自于他想突出,他想活下来,他想突围,他想尝试新的生命力。所以电子商务一定是帮助了绝大部分想活下来,想创新的企业。

  电子商务能解决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个性化订制,小规模生产,附加值高,利润高。我们到广东调研时,小企业都告诉我,价格爱涨不涨,我这个价格就是这样。我觉得这种企业有自信、创新、想活下来的能力,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客户。一会儿卫哲会跟大家宣布狂风计划,就是找出这样的企业,让他们成功。让那些不相信科技、不相信创新、不相活着的企业,该死就死吧!天下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你能帮助自己。

  其实严格讲,无论是企业还是人,在最困难的时候,边上一定有机会,但是你脑子里,眼睛里看到的全部都是恐慌,你丧失了理智。就像去年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股价上涨到四十元、三十八元,那时脑子里想到的只是钱,而今天所有的人脑子里看到的全部都是恐慌。

  恐惧的时候,人们更要学会用脑子来思考。脑子是用来思考的,眼睛是用来捕捉机会的,手是用来抓住机会的。想活下去的人是会把机会变成真正机会的人。所以去找出那些想生存、想创新,具备小规模、高附加值、有创新、有独特产品,不在乎买家有多小,不在乎订单有多小,而在乎活下去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