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新闻 > 汕尾新闻 > 汕尾精神孕育百年风流人物

汕尾精神孕育百年风流人物

发布时间:2014-09-25 07:52:32 | 来源:未知
10月4日7日,为纪念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马思聪,推动全省小提琴艺术事业的提高发展,由广东省文化厅、中共汕尾市委、汕尾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广东省马思聪杯小提琴邀请赛将在汕尾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少年小提琴爱好者将云集于此,拉出自己心中的音符,表达

  10月4日—7日,为纪念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马思聪,推动全省小提琴艺术事业的提高发展,由广东省文化厅、中共汕尾市委、汕尾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广东省“马思聪杯”小提琴邀请赛将在汕尾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少年小提琴爱好者将云集于此,拉出自己心中的音符,表达他们对一代宗师的怀念,也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到这片让大师魂牵梦萦的故土——汕尾。

  这座位于粤东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便是一片人文阜盛之地,在近百年民族复兴的革命洪流里,汕尾更孕育了一批批杰出的华夏儿女,包括音乐大师马思聪,“农民运动大王”彭湃,致公党创始人陈炯明,“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中山医学院“一代宗师”柯麟,“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黄旭华等。他们以闪亮的足迹,为重义敢先、崇文厚德的汕尾精神,留下了生动的注脚。

  血火洗礼,凝铸革命精神

  俗语云:“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汕尾人自古就以豪侠仗义、刚毅不屈的精神著称于世。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此勤王抗敌,率领官兵抗击来犯元军。虽因寡不敌众,文天祥最终兵败被俘,英勇殉国,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却在汕尾大地广泛传诵。屹立在海丰五坡岭上的“方饭亭”,便为纪念文天祥而建。

  翻开波澜壮阔的近代史,汕尾人同样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革命史诗。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的思潮就不断从香港、广州流入汕尾。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组织同盟会,矢志民族复兴。其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陈潮、行刺广州将军凤山的英雄少年李沛基,都是海丰人。进入民国,陈炯明在主政广东期间,兴办实业,禁绝烟赌,令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他在广东掀起的留学高潮,无形中为民主革命的演进起到推手作用。

  在红色革命时期,汕尾更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使之得到“红色汕尾”的称号:中共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民武装、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第一次农村土地革命、第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第一批货币、第一个红色政权、第一个没收土地的法案等,无不诞生于此。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名地主家庭出身、有着“中国农民运动大王”之称的彭湃。

  彭湃,原名彭汉育,汕尾海丰人,是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为寻求振兴中华的真理,他早年赴日求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回国后,彭湃亲睹土豪劣绅剥削农民的惨状,毅然舍弃了优裕的家庭生活,将自家田契当众撕毁,宣布田地归农民所有,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拉开了帷幕。

  1923年,彭湃在海丰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总农会。不久,他又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革命失败后,彭湃率领海陆丰农民三次武装起义,创建了全中国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在成立大会上,革命群众用红漆将本为明代学宫的会场内外粉刷一新,改称为“红宫”。彭湃还在红宫东侧另辟“红场”,以举行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红二师、红四师不久会师红场,革命队伍越发声威大壮。

  如今,经历血与火洗礼的红宫、红场,还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壮怀激烈的革命历史。彭湃烈士英姿勃勃的铜像,屹立在红场中央,昂首挺胸,以如炬的目光凝视着眼前这片红色热土。彭湃最终为革命事业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但他“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仍继续鼓舞着神州大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终身。

  崇文厚德,孕育学术泰斗

  如果说彭湃领导的农民革命是平地的一声惊雷,他的同乡马思聪就好比润物无声的一道涓涓细流。他凭借一首如泣如诉的《思乡曲》,将爱国思乡的浓浓情愫,飘荡到世界上每一个有华人的角落。

  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无论创作成就之高、创造力持续时间之长、作品影响之大,马思聪都无愧于“中国小提琴第一人”的美誉。马思聪出生在海丰县幼石街的一座深宅大院里。马思聪从小就被誉为“音乐神童”,但他的父母并不懂音乐,是汕尾别具风情的地方戏曲滋养了他的童年。马思聪亲笔谱写的《弦乐钢琴五重奏》,就是以白字戏的曲调作为灵感源泉。直到离开故乡半个世纪之后,身处大洋彼岸的他,仍在家书中流露出对“白字仔小调”的热爱。

  无独有偶,马思聪胞弟马思宏,胞妹马思琚、马思芸,儿子马如龙,均在中国的音乐事业卓有建树,堪称名副其实的“音乐家族”。“我要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马思聪以致力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一生,兑现了自己的誓言。在他的悉心栽培下,培养出林耀基、盛中国、向泽沛等得意门生。傅聪、刘诗昆等钢琴名家也曾得其恩泽,共同推动西洋音乐艺术在中国开枝散叶、落地生根。

  马思聪用发自肺腑的音符,令世人真切感受到故土的情怀。他的同乡学者钟敬文,则以生动的文字和渊博的学识,让人们深入了解汕尾的民俗民风。钟敬文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是我国首次正式打出民俗大旗的学者,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他以《民俗学概论》等经典著作,为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作出了充分的理论奠基和人才储备。

(原标题:汕尾精神孕育百年风流人物)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版权及侵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